单日出口10.6亿只口罩!揭秘背后的中国制造
3个月前,跑遍大小药店也买不到一只口罩。如今,随着全国几万家企业转型生产口罩,我们看到国内口罩市场已经供需平衡。而且,今年3月和4月我国还向海外出口278亿只口罩。短短三个月变化如此之快,这背后发生了什么?
5月16日,央视财经频道《对话》栏目给我们讲述口罩背后的中国制造。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节目中,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石化在这场疫情中,“76天建成世界上最大熔喷布生产基地”的“跨界”之路。
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院长 董骧:
纳通集团自从2月份进入到口罩的生产环节里头以后,我们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的满负荷的一种工作状态。机器是不休息的,那么生产人员每天两班倒这样的一种状态。
河南亚都集团总经理 张正男:
我们是在春节之前大年二十三就已经满负荷生产,从大年二十三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的生产现场依然非常忙碌。3月份、4月份之后的忙,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国外舆情带来的这种忙碌,从心态上没有像以前一样精神压力高度紧张。
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文波:
我们现在生产的口罩75%都是出往英国、法国、以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。 现在仍然需要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,去加班赶制防疫物品。
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文胜:
我们是从1月21日,工信部直接通知我们春节要放弃放假,那么我们十条熔喷线一直满负荷运转。
从2000万到2亿,这两个数字代表的是今年2月份,中国口罩日产能的变化。
随着国外疫情的蔓延和国内产能的增长,从3月1日到4月30日两个月里,中国共出口口罩278亿只。据商务部外贸司公布的数字,仅4月24日一天,就出口了10.6亿只口罩。
三个月时间,口罩从供不应求到单日出口10多亿,背后是中国制造怎样的力量?
中石化旗下有一个电商平台叫易派客,它是做贸易的。虽然当时中石化还不能生产熔喷布,但是易派客手里有一批熔喷布,大约100多吨。这100多吨如果能够变成口罩,就是1亿多只。
如果按照正常的商务流程谈判的话,要40多天,于是就想到用新媒体来快速地匹配原料和设备,早一点把熔喷布变成口罩。2月6日下午,微博“我有熔喷布,谁有口罩机”消息发出后,社会反响非常热烈,当时联系人的电话直接就被打爆了,到了7日中午就完成了11条线的生产签约。
02为何中石化参与到口罩生产中
第一个环节是聚丙烯专用料,中国石化生产,相当于是麦子。
北京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院长 董骧:
纳通在疫情之前是一家三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,疫情发生之后,也就是2月2号开始,接到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请求,到我们实现投产,那么总共花了五天的时间,也就是2月7日我们的第一条口罩生产线建成。通过和中石化的这种合作,我们的口罩产能有了一个快速的增长。
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文胜:
这三个月以来,我们觉得压力非常大,因为熔喷布太紧张了。我们自己也觉得,有点扛不住的感觉。目前来讲,我们觉得中石化进来给我们减轻很大压力。
河南亚都集团总经理 张正男:
熔喷布一浪接一浪的这种价格的波涛,确实让整个生产企业像坐过山车一样。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熔喷布都有,只有生产企业没有熔喷布。生产厂家除了要检测熔喷布的质量之外,还要长着一双火眼金睛,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熔喷布的提供者,哪些是中间的骗子。
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文波:
比如说让你发一系列验证资产的文件,然后冒充中石化的一些内部人员给你打电话,然后让你接待。后来我们联系到中石化的易派客的人,真正的接触之后,发现这个市场上假冒的这些中石化的这些人,报的价格远远高于中石化成交的价格。
疫情防控期间,中国石化生产的熔喷布产品,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协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,向产业链协作的口罩生产企业定向供应,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销售熔喷布。
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 吕大鹏:
中国石化早期生产的熔喷布,是按照战时状态进行管理的,通过相关的政府跟踪它的流向,定点加工,再由省政府省一级的工信部门或者发改委统一进行收储,保证当地的供应,也稳定当地的口罩价格。中国石化现在承担着平价生产、平价投入市场,来平抑物价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。
———— / END / ————
更多精彩内容
(点击图片获取全文)
来源:央视《对话》编辑:秦阿琪 谭伟
↓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看《对话》完整节目